作者|Joseph Mazur
譯者|張宛雯 出版|臉譜出版
「時間逗弄任何注視著他的人。它自負虛榮,不會輕易放你走。引起你的注意它很開心。它抓住了儲存在腦海中的所有時間片段,這些片段可能只是錯覺,由不存在的某樣東西所建成,或是由可能存在但永遠不可能被發現的幻影所構成,就像宇宙存在的原因一樣。」
如果要你回答「甚麼是時間」這個問題,你的答案會是甚麼。
「時間是『經驗的樣貌』。」美國歷史學家丹尼爾.布爾斯廷如是說。
「時間不過是正在成形的記憶。」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說。
「時間是一切都停滯不前時,仍繼續發生的事物。」理查.費曼說。
「時間是自然的妙法,為了不讓所有事物在同一時間發生。」物理學家約翰.惠勒則是如此解釋。
而哲學家海德格表示「根本沒有時間。」
「如果沒有人問我的話,我還滿清楚時間是什麼;但如果有人問我,而我試著解釋的話,我就搞不清楚了。」
哲學家聖奧古斯丁這句話,則是完美詮釋了上述所有人對於時間的理解。
確實,我們都知道時間這樣的概念及其所代表的意涵,並有著屬於自己的解釋。
不過一旦被要求解釋給他人聽時,就是無法具體的做出解釋、最終只能給出如上面所有名人般、非常抽象的敘述。
時間是一個非常玄幻的概念,只要受過正當教育,我想每一個人都知道時間是甚麼、代表的是什麼,但是當要向他人解釋什麼是時間時,卻又很難去定義,甚至無法定義。
本書作者Joseph Mazur,雖然身為數學家,但希望能夠以更加全面、完整的角度來探討「時間」此一概念,從哲學、數學、物理學、心理學、生物學甚至是如你我的普通人的認知角度,思考時間背後所代表的意涵,解答我們不斷在追求的問題,「時間究竟是什麼?」而最終集結成的,便是這本【解剖時間】。
本書由許多面向發展對於時間的討論,分別以各章節包含最一開始的【測量與觀測】、【哲學與思想家的觀點】、【物理學與數學上的時間】等議題,到後來以生物學角度出發的【人類心理的感知時間】、【生物的時間規律】,其中包含了物理學上的討論、哲學上的討論更包含如心理學、生物學的論述,涵蓋的層面之廣闊,試圖藉由全方面的討論去思考時間的本質。
什麼是時間?
與許多物理概念不同,時間是一個極度抽象的觀念,你看不見它、摸不到它、甚至連感覺都感覺不到,他不像光、熱甚至是重力,我們能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但卻無法感受到時間本身。
只有在經過人類對其加以定義、規範後,才被賦予了能被測量、能被觀測的基本架構。
對於人類來說,這樣的曆法、計時,其實就像是一種人為創造出來的記事員,為人類的生理及心智、集體意識提供一個共同的秩序,讓人類因此能夠共同生活、共同老去,作為指引我們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示意圖。
實際上,根據書中所指出,研究觀察亞馬遜雨林部分未與現代社會接觸過深的原始部落後,這種我們所認知到的時間感其實並非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經過學習、社會化才出現的結果。
當然、這並不代表這些原始部落沒有時間的觀念,從自然界觀察,生理時鐘確實存在每個生物體內,但顯然他們對於時間的認知確實就是與我們的時間有所不同。
很遺憾的是,本書雖然試著從各種角度與思考方向去探究時間的真諦,但作者最後仍然無法給出任何解答,又或許探究這樣的答案本身就沒有意義。
在這個世界中,我們有著太多不同樣貌的時間:心理的時間、哲學的時間、物質的時間、數學的時間、宇宙的時間、生理的時間。
同時,每一個人對於時間的認知也有所不同,主觀的時間、客觀的時間,試圖回答這題時間大哉問的嘗試,古怪地彼此強化、複雜化也互相對立。
這當中沒有一個嘗試能給出真正具有說服力的答案;然而所有嘗試的總和卻提供了一個無明確解的辯證。這個大哉問彷若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沒有盡頭但卻相當豐富的大迷宮裡,而這樣的思辯則強化了我們身為人,對於無知的敬畏。
或許時間就是因為無法被加以定義,才顯得如此珍貴。
小結
老實說,作為一本科普讀物,個人認為本書內容有些過於太過深奧,有些超出純粹科普的討論範圍,尤其書中不乏大量物理學與數學的討論,也有非常多關於哲學上的思辨,對於沒有太多基礎概念的讀者如我,讀起來確實感到有些吃力,所以我個人會將本書定位的偏向更加專業的內容,並不適合所有人閱讀。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一章節的作後,作者都會放上名叫【楔子】的短篇訪談報導,內容是關於作者對於一般人對於時間印象與想法的訪談,與該章節做結合,作者訪談了像是監獄裡的犯人、開長途卡車的駕駛、國際太空站上的太空人、每天橫越不同時區的機師等。
可以發現,每一個人對於時間的認知與感受其實都是非常不同的,藉由這些不同人的實際感受,作者為每一章做出完美的結尾。
如果對於「時間」這樣一個概念感到有興趣,這本書或許非常適合你,又或者只是單純對於個別章節內容感到好奇,我認為本書單就個別章節閱讀也不會影響整體閱讀體驗、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