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tt Kahn
譯者|梵妮莎 出版|遠流出版
在你的人際關係中,有著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嗎?
人類雖然是社會性的動物,但有時候來自他人過多的關心和依賴還是會讓我們喘不過氣來。
「我這是為了你好!」
「你就不能替我想想嗎?」
「我以為我們是朋友。」
這類的情緒勒索也通常都發生在我們最重視的關係中,若不小心處理,甚至可能鬧得家庭革命。
或許為每段關係留下一點空白,才是最好的選擇。
本書由美國知名靈性導師Matt Kahn所寫,長期從事於身心靈教育的他,同時也是一名心靈治療師,而藉由心靈的力量他也幫助了許多人重新找回自身的價值。
在這本【情緒留白】中,則由人際關係出發,試圖以較為靈性的角度剖析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碰到的負面人際情緒,藉由自身的故事,他希望能藉由不一樣的角度提供讀者面對這些困難時可以嘗試的辦法,為自己的心靈流出一點空白。
所有煩惱的根源
在【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曾提出「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的觀點。
在他的認知中,每個人對於「世界是什麼樣子」以及「我是什麼樣的人」都有著各自的想法,當這些不同的想法互相碰撞與摩擦時,我們的煩惱便會因此產生。
正因為人不可能孤獨而活,因此在面對人生課題的過程中發生的事情,遇到的所有問題全都能轉換為人際關係的問題。
而如何在這些煩惱的人際關係中找到自己獨舞的空間,將會是你是否能脫離煩惱和痛苦的關鍵因素。
在這本書中,作者從面對人際的十項原則一一談起,將我們人生會面對到的各種人際問題化作為心靈成長的動力,提倡的是「讓情緒留點空間」的概念。
藉由情空白的力量,改變我們看待一段關係的觀點。
也正如同阿德勒的名言「生活本身沒有意義,而是經由我們解釋才有價值。」
改變我們對於人際情緒的觀點,就能改變我們所體驗的世界。
小我
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特別的概念,稱作為「小我」。
小我指的其實就是我們心中那個無時無刻都想討好他人的自我,也是那個時刻都在接收他人負面情緒的「卑微的自我」。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覺得已經忍受不了某人附加在你身上的情緒和價值,但每當瀕臨臨界點時,心中卻總有個聲音叫你暫時忍忍?
忍一下沒關係啦。
就讓他依賴一下,不會有事的。
我必須幫助他。
這些心中的聲音,也許正是你的小我在作祟,讓我們不斷接受來自他人的情緒壓力。
作者提到,小我的本意其實都是出於好意。
為了避免衝突發生,小我的存在就像是一種心靈間的潤滑劑,讓人際的摩擦不會變得更加嚴重。
但他也強調,若是讓小我毫無限制的放縱,最終可能反而會讓實際在感受痛苦的我們陷入自我情緒的崩潰中。
因此,減少摩擦最好的辦法,其實在於偶爾讓我們與他人的齒輪脫鉤,留下點空白。藉由短暫脫離他人情緒的依賴,我們才能用更加正向及合理的視角,重新審視一段關係真正的問題。
略為靈性角度的觀點
老實說,這本書中提出的觀點我並不能說完全認同。
由於是靈性導師所寫的書,內容真的有太多玄學論述,真的多到我實在有點Hold不住。
大概是因為我是個缺乏靈性的人吧(?
偶爾讀到書中關於靈魂出竅、宇宙意識這類論述還是會有點微微出戲,比較難以連結經、也略為空泛。
是一本比較吃電波的書。
小結
這本書主要是由作者心靈導師的身分出發,結合大量作者自身的人際經驗,試圖提供我們看待人際關係不同的觀點。
書中提到的10個留白原則,其實都算是非常實用的人際相處準則。像是要仁慈、寬恕、敬重或傾聽等等的,很多想法都算是滿值得參考。
雖然可以看出來作者的本意是希望我們以正念處理人際關係,但正如同前面談到,總體而言內容有點偏向玄學,多是由靈學層面出發,並無法提供太多心理學上的支撐。
因此我比較傾向把這本書歸類為心靈雞湯,而非正統的心理科普,在閱讀時還是需要抱持著一點保留的態度。
也因此我比較難說這本書適合推薦給所有人閱讀,除非你本身對於心靈、靈性或宇宙力量之類的內容感興趣,那應該會是你的菜。
仍不失一本有所幫助的書啦,會推薦給充滿靈性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