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eonard Mlodinow
譯者|黎湛平 出版|網路與書出版
人類照理說是理性的動物,但同時,我們也有著許多感性的情緒。
不知從何時開始,似乎比起感性,人們更常推崇的是與之相對的理性思維。
理性幫助我們判斷是非對錯、造就現代社會的科學奇蹟並維持社會秩序。
然而,若是缺少了感性與情緒的參與,我們卻很可能連一個決定也做不出。
「情緒是維繫人類存在的必要成分,且大多有利生存。」
本書的作者是身兼物理學家與腦科學家的Leonard Mlodinow,曾經與知名物理學家Stephen Hawking合著過經典的科普書籍【時間簡史】,而這次,一改理性專家的印象,他將藉由科學探討的是人類的感性部分—情緒。
在書中,他試圖以科學的方式探究關於情緒的幾個問題,一是情緒的由來、二是情緒對於人類生存的影響,最後則在書中試圖尋找管理情緒最有效的辦法,而他在書中始終抱持的觀點,則在於相信人類感性的部分,重要性絕對不亞於理性的部分。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開心、難過、生氣、焦慮,這些情緒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我們每天所做出的決定。
然而,究竟情緒是如何被觸發?為何我們看到特定事物便會產生特定情緒?
要理解這些,我們便需要先了解情緒的概念本身。
為何要有情緒?
書中強調,情緒存在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在於提供了我們一種除了理性反應以外的反應模式。
這些情緒反應了我們的「生理活力」,像是溫度計能夠測量溫度,情緒則幫助我們反映出自身的整體感受,藉此判斷我們與環境的覺知狀態。
「情緒不該是理性思考的敵人,而是協助思考的工具。」
在處理外來資訊時,情緒反應優於以生理形成的反射反應,因為相比於刺激直接激發反應,情緒的產生能夠有效延長我們的反應時間,以協助我們收集更多資訊,做出正確的判斷。
例如,你今天剛回到家發現整個房間被弄得一團亂,衣服也被丟得滿地都是。
你當下直覺的反應可能是「我家是不是遭小偷了!」
危險感襲來,戰或跑的反應讓你下意識的要拿起手機報警並保護自己。
在電話撥通的前一刻,恐懼感產生,讓你的感知變得更加深刻,藉由感覺與感受。
你開始重新審視眼前的現狀,並結合自身記憶與經驗,最終你放下了撥打中的電話,終於想起了今天早上你為了找到那件不知道你丟到哪的好看上衣,才把家中搞得這麼亂。
這種思考判斷看似理性,但實際卻是藉助於情緒而生,而這樣的例子也不僅僅在恐懼中產生,快樂、生氣,各種情緒其實都會協助我們在不同情況下更有效地進行思考。
情緒並不總是好的
我們都了解情緒失控可能帶來的災難,過度焦慮、狂怒暴躁、甚至是不必要的悲傷。
過多的情緒可能使我們的思緒、決定與行為更可能被這些失控的情緒所影響,而藉由每個人不同的情緒特質,更有可能加大特定情緒所帶來的影響。例如有些人天生就是隨時感到喜悅、有些人對於發怒的忍受度極低等。
作者強調,這樣的情緒特徵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但確實有可能為我們的人生帶來許多問題。
因此,首先我們必須要先了解自身的情緒特徵,才有辦法加以調節。
作者很貼心的在書中放進了大量情緒特徵的測驗,讓讀者能夠在閱讀本書的同時更加了解自己的特質,包含像羞恥指數、快樂指數、浪漫指數等測驗。藉由親自做完這些測驗,你便能大致評估出自身的情緒傾向。
以我自己為例,算是個中度羞恥與愧疚人,些許浪漫、卻又過於焦慮。
了解自身在那那些特定情緒中特別容易受到影響,便能幫助我們更加理解自己所做出的每個決定,背後是否參雜了過多不必要的情緒。
但這些指數也沒有對錯之分,因為每個人生來便有所不同,而這些差異都只是你我人格的一部份,真正重要的只在於你如何控制協調它。
如何管理你的情緒?
在管理情緒前,必須理解到並非任何人都需要控制自身的情緒。
情緒會帶來好處與壞處,例如焦慮也可能幫助你提高警覺面對危機、憤怒可以反映你真正在意的事情。
作者強調,只有當你很確定某些情緒已經干擾到你的日常生活與行為並及需改變時,才需要有意識地來去控管自身情緒。
情緒管控3步驟
1.接受:若你接受了最糟糕的結果,並且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如何正面回應這些情況中,便能減輕情緒上的痛苦。
2.再評估:試著訓練自己用「導引你到想要的情緒」的方式來思考。
ex. 參加演講卻碰到塞車時,比起思考「大家一定會很生我的氣」,嘗試轉換成「好險因為塞車所以我不用去聽演講前那些冗長的致詞了。」
3.表達:討論情緒,或將感受寫下來,把我們不喜歡的負面情緒表達出來,有助於化解自身負面感受。
ex.每日或每周紀錄自身情緒
小結
整體來說,這本書真的也如同作者在書中的觀點,是一本既理性又感性的書呢。
除了書籍前半較純粹的科普外,同時也融入了後半部分較心靈的層面。
因此即便對於科普比較不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夠跳過前幾章稍微較深澀的部分,直接閱讀後半部分。
除了能夠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緒特徵外,也能夠幫助我們重新思考自己與這些情緒的關係。
無論你是樂觀人、悲觀人、暴怒人還是焦慮人,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在面對不同事物時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情緒,才讓這個世界如此多元。
「請重視並珍惜你的情緒,試著了解專屬於你的情緒特徵;一但有了這份自覺,你就能做好情緒管理,事事順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