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周 出版|今周刊出版
本書的作者趙周,作為閱讀小組「拆書幫」的創辦人,他的目標是希望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讓每個人都能藉由其自創的RIA學習法中得到能夠拆書自學的能力。
其中作者認為,現今的網路充斥著太多主打「XX分鐘,就能讀懂一本好書」這樣的內容,而作者非常不認同這種「說書」的資訊攝取方式。
作者認為,讀書的重點應在於知識的內化,基於每個人個性、背景甚至是職業的不同,每一本書的精華也將隨之改變,一個人從一本書的領悟絕對不會與另一個人相同,其實就這點我其實還算滿認同的,但我也認為重點整理並非像作者批評的如此一無是處,畢竟嚴格說起來我也是其中一位。
我自己是非常喜歡看別人整理的閱讀重點,或是聽聽關於書籍的Podcast、youtube。
對於已經讀過的書,參考一下別人的心得與我的差異在哪;對於沒有看過的書,則是當作一種尋寶的概念,也因此我更傾向將這些「說書人」當作「推書人」看待,很喜歡這種發現新書或新觀點的感覺。
現代人的閱讀問題
1. 沒時間、沒精力
生存餘力理論:每個人都是在其所能提供的精力與所需要的精力間取得平衡,縮需要的精力即生存負載,所能提供的精力即生存力量,現代人多數沒有足夠的生存餘力進行學習。
2. 看不懂、記不住
閱讀本身並無法創造價值,知識的內化+思考才有助於提升自我價值,讀一本書,沒有必要全部讀懂,只需要能夠內化運用,才是成人學習的重點。
– 自我導向的閱讀:不在乎看不懂、記不住,只關心是否能夠提升自我能力。
3. 書看不下去
– 讀書不一定要全部讀完,片段化的知識不一定劣於系統化的知識。
– 讀越多書不一定對於自我提升有幫助。
成人教育的五大定理
1. 自我導向:主動式學習,學習本身的動力必須由自己找到。
2. 連結經驗:必須結合自身知識、環境與背景將之是最連結,整理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3. 實踐:努力將習得的經驗運用於生活中。
4. 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目標:選擇閱讀的內容,以需求為選擇依據。
5. 內在驅動:成人學習的成就感源於自身的成長,並不會有考試或老師在一旁督促。
RIA學習
Reading 閱讀:理解文章段落重點觀念。
Interpretation 引導:藉由實例引導,將閱讀獲得的知識導向自身經驗。
Appropriation 內化:思考自身經驗,將知識運用到過去或未來的生活中。
用「如何」取代「為什麼」
比起追求答案,更重要的是思考和深化自己所提出的問題。
Ex.水為什麼會流動?
❌較差回答:因為水是液體。
⭕️較佳回答:水是如何流動的?有甚麼東西會像水一樣流動?兩者的共通點是什麼?
試著利用引導問題代替直接回答答案,有價值的筆記需要具備高度的個人相關性。
便利貼學習法
找到一本書中的一段文字(實用類書籍佳),分別貼上3張便利貼。
📄 I便利貼:試著重新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該段文字所要強調的內容
📄A1便利貼:回想自身經驗,是否有上述內容能夠應用之處
📄 A2便利貼:思考未來在碰到一樣的問題時要如何應用
1. I重新詮釋的重點:
– 自己的詮釋
– 內容準確
– 描述清晰
– 實用
2. A1自身經歷的重點:
– 鮮活且具體
– 搭配故事或實際案例
– 應對方式
– 思考
3. A2重點:
– 欲達成的目標
– 能夠實際達成的行動:可控>以實際行動代替感慨、感動
– 關聯性
打造知識體系
現代人並無過多的時間做系統化學習,多數時候更需要的是能解決眼前問題的碎片化資訊,重點在於對於資訊的分析與整理。
嘗試把知識視為一套系統,努力連結新知識與舊知識且盡量不要不斷創造新知識體系,藉由新舊知識的融合,才會有創造力的產生。
在這過程中,最重要的便是架構一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一個能夠將各種碎片化的知識儲存起來並編號的卡片盒,每當讀完一本新書或認識到一個新的知識點,便能將該段知識精準的放到屬於它的位置。
要記住,這種知識體系是非常個人的,我非常推薦利用像是notion、Evernote或是Goodnote這類的軟體,將知識完整的串連起來,變成一個你專屬的知識網路。
小結
自從開始認真對讀過的書籍寫下筆記或書評後,一直以來都盡量要求自己筆記能夠與自身經驗作連結,聽起來簡單、實則不易,當然,書中部分論點我也不完全贊同,畢竟每一個人的閱讀習慣都不同,像是書中提到,不一定要將每個章節都讀完這點,以我有一點完美主義的心態,真的非常難做到。
上述的拆書方法其實不單單能應用在商業書籍,作者有提到,就算是文學類也能試著拆解每段文字背後的意涵。
雖然我也嘗試過拆解文學書籍,但又仔細想想,其實人生也不一定每件事情都需要有生產力,有時過度追求從閱讀中得到智慧,反而失去了閱讀的樂趣。
有時候單純讀著一本小說,不也是能夠帶來快樂的生產行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