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池上彰 譯者|賴惠鈴 出版|采實文化
我為什麼要工作呢?
對於很多上班族而言,每天早上應該都會在腦袋中思索這個疑問好幾次。
我現在做的工作是我想做的工作嗎?
又或者更深入的提問,我是否已經成為我想成為的人了呢?現在的生活又是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如果你也偶爾對於工作與生活感到迷惘,那這本書應該會很適合你,讓我娓娓道來。
本書由日本知名記者池上彰所寫,書中試圖思考人們工作與學習的意義,為還在迷惘的人們提出一點解答。
雖然這本書主要是寫給還在摸索人生方向的青少年族群,但若仔細想想,身為大人的我們,又是否真的思考過這些疑問。
我們為何工作?「好的工作」指的究竟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
在這本【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中,作者透過漫畫、插圖和文字並行的獨特方式,藉由一位迷惘青少年的視角,幫助我們重新思考工作的定義。
同時,他也試著以自己的答案,回應「我們為何要工作?」這個人生大哉問。
我們為何工作?
工作的意義,是為了幫助別人。
在書中,作者首先為這個難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並以此點破了整本書的主題。
無論我們所做的是怎麼樣的工作,背後的共同意義,都是在於幫助他人。
細想在文明社會中,我們生活中的每個商品、服務,背後都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
即便只是一件看似普通的物品,都是經由許多不同人的工作所支撐起來,而這也正是社會的本質。
因為在這個互相連結的社會中,幾乎沒有人可以不依靠他人的幫助而獨自生存。
而工作的意義,便是在取得他人幫助的同時也以自己的方式去幫助他人,進而成為社會的一份子。
從自己喜歡的事開始
如果說工作的意義只在於幫助他人,那麼我們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呢?
從自己喜歡與擅長的事情出發,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中,作者Ashley曾經提到想要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我們必須由最真實的自己出發,也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與核心本質。
真實的自我加上所擁有的技能,便能區分出生活中想做、能做和喜歡做的事,以此尋找其中的重疊部分。
例如我雖然喜歡繪畫,但卻不一定擁有需要的技能,這時我可以嘗試思考自己喜歡繪畫的更深層理由、找出其中代表我自己的核心價值。
有可能是創意、可能是自由、也可能是紀律。
無論為何,當我們真正理解自己在意的核心本質後,便能從這些特質延伸出各種不同類型的工作,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其他可能。
每種喜愛的事都有無限可能
「人生本來就沒有正確解答。沒有正確解答就意味著要怎麼做都行。」
當我們腦中想到「喜歡的工作」時,通常都會有個唯一正解。
喜歡寫作,那就必定要成為超級作家;
喜歡音樂,那就一定要是音樂巨星;
喜歡烹飪,那就必需要成為五星大廚。
事實是,同一個「喜愛」不見得都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如果我喜歡音樂,並不見得一定要成為萬中選一的搖滾巨星,也能成為像是撥放音樂的DJ、負責混音的工程師、協助鋼琴家調音的調音師等等各種發展。
喜愛的事,能夠有各種可能。
而這些可能性,又會因為每個人擅長的事與性格產生出無限的可能性,創造出每個人獨一無二的人生方向。
這種尋找志業的過程或許會有些不安,但如果能夠以積極自信的態度去接受未知帶來的挑戰,過程中面對的挫折與困難一定能夠幫助我們成為更加堅強的人,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也正如李慧貞老師在【成為自由人】提到的:
「沒有劇本的未來,才能活得最像自己。」
把喜愛結合你的工作
當然,能夠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
首先你必須要先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還要有辦法持續朝著那個方向前進。
然而對於多數的我們,這樣的機會卻不一定都能擁有。
如果我們已經一頭砸進了自己不想做的工作時,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了嗎?
作者認為如果現在無法從事與自己喜好相關的工作,也沒有關係的,我們還是能夠嘗試把「喜好」與工作產生連結。
即便無法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能夠把工作變成自己喜歡的事,把自己喜歡的事和想做的事加進工作之中。
例如你可能喜歡繪畫,但最終卻成為了一名廚師,那你就可以嘗試以擺盤、設計料理的方式將繪畫中的「創造力」加入工作裡。
這樣的結合也許不容易,但假如我們能將眼界開闊點,總有機會能找到讓自己愛上工作的理由。
小結
你的工作是你想做的事嗎?
我想很多人無法大方地給出肯定的答案,不過沒關係,我自己也是一樣。
這本書雖然是寫給了正在探索未來的青少年,卻同時也是寫給已經進入職場的大人們看。
在現實和理想間,多數成熟的大人會選擇向現實妥協,畢竟如果無法養活自己,又談何理想。
但在書中,作者試圖給了我們一個不一樣的思考方向,用更多元的角度思考工作以及人生的意義。
如果能將喜歡和擅長的事情變成我們的工作,我們也能夠用更加廣闊的視野看待職涯的選擇與發展。
幫助我們在這個廣大的世界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