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惠貞 出版|維摩舍
本書由致力提倡閱讀的「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李惠貞所寫。
曾在多家出版社擔任過編輯的她,在2017年正式脫離上班族人生。因為先生的離世,她開始更加踏實地為自己而活,藉由閱讀、旅遊和寫作深刻體會生活的意義。
之前曾提過,李惠貞老師的【給未來的讀者】是我最想推薦給所有人的一本書,但在【讀者】之前,我其實是先透過了另外一本書才認識到了老師,也就是這本【成為自由人】。
若說【給未來的讀者】是一本關於一切閱讀喜悅之書,那我想這本書應該稱作一本探討一切活而為人的快樂之書。
不是生而為人,而是活而為人。
「人生最高的榮耀就是成為你自己。」
在心理學家Todd Rose的著作【集體錯覺】中,談到了真實的人生必須等到我們的內在與外在達成一致以後,才會真正展開,因為只有在內外合一後,我們才能夠以最真實的樣貌活出自我。
而我認為李惠貞老師的這本書,便是在帶領我們活出一個更加自由、更加真實的人生。
藉由這本書,她希望幫助我們理解到自由的人生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而我們要做的,便只是在這短暫一生中,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專屬答案。
「任何人的經驗都不是範本,最終每個人都要去找自己的答案,而非像某人一樣。我希望,我所做的,能讓你產生對自己的信心。」
活著的意義
我想每個人在人生的某段時間都一定曾思考過這個問題。
我們到底為什麼而生? 又為何而活?
每天工作、吃飯、睡覺,努力賺錢、存錢、花錢,存了第一桶金,買房買車。
若只是為了這樣活著,真的有需要過這麼累嗎?到底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又或者,難道人生本來就沒有任何意義?
「人類都是生活在意義的場域裡。……沒有人能夠逃避意義。生活中的各項經歷,都有賴於我們賦予給他們意義。因此,生活本身沒有意義,而是經由我們解釋才有價值。」
正如阿德勒如此評價世界,世界本身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在經過人類自我的詮釋後,生命才被賦予了價值。
在過程中,我們必須藉由自己去探索、理解和釐清,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對於某些人而言可能是錢、名利、成就,而對於其他人也可能又是其他不同的東西。
意義本身並無對錯與好壞,但唯有找到你活著的目的,你才能將自身從不自由的感受中解放。
釐清問題並找出你的「為什麼」
「當你手上握有鐵鎚時,全世界看起來就只剩下釘子。」
在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中,他將自我實現稱做了人類最高的需求本能。
認為只有在充分滿足了自我實現時,我們才能達到高峰體驗的存在,也就是進入「心流」的狀態。
然而為了追求自我的實現,許多人在還沒有搞清楚自身「意義」的前提下,便急急忙忙投入行動之中,反而忘記了釐清問題本質的重要性。
「不知道要做什麼比改變更可怕。」
畢竟如果我們連自己要做甚麼都不知道,又如何能夠在過程中找到意義?
一個問題的問法會決定我們尋找答案的方向,當我們一開始便問錯問題,那找到的都會是錯誤的答案。
成為自己的第一步是自由,但自由並不意味著無拘無束。
自由的基礎來自於內在的探索,若我們連自己真正要做的是什麼都還搞不清楚就貿然行事,那自由便只會帶來更多痛苦。
做你該做的事
「自由是做該做的事,而非想要做的事。」
李惠貞老師在書中談到,不有趣的世界並不存在,但感到無趣的人卻到處都是。
她強調有趣的人生源於對於世界的好奇,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幹嘛,才需要不斷挑戰和嘗試,努力找出自己該做的事情。
如果一件事對你而言意義重大,就不該因為感到困難而退縮。
這讓我想起瓦基在【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也曾談到,價值是驅動我們不斷成長學習的終極燃料。
我們必須先藉由探索內在,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觀並以其作為標準訂下人生目標,最終才有辦法找到自由的人生。
或許「該做的事」在一開始可能不會是我們「喜歡做的事」或「想做的事」,但只有在開始行動後,我們才能在過程中不斷確認自己的心靈,最終由自願變成自由、再從自由找到自律,活出充滿意義的人生。
小結
【給未來的讀者】和【成為自由人】這兩本書,是我少數會放在床邊的幾本案頭書。
兩本書都是採散文合集的方式呈現,因為每一篇都短短的,非常適合在空閒時刻拿起來隨意讀過。
這裡沒有任何能夠立即改變人生的偉大真理,也沒有立竿見影的實用技巧,更沒有油膩的滿滿雞湯。李惠貞老師的文字較像是一縷細絲不斷地纏繞著你的心靈,在你最茫然的時刻才會突然緊緊抓住你的內心。
我不確定是因為老師的真誠還是其他原因,但她的文字真的常常在我感到迷失的時候浮現。每次只要我對生活或方向感到迷惘或疲累時,只要讀這兩本書,心情總是會好一點。
你認為你是個自由的人了嗎?我認為我還不是,但至少我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意義,正在一步一步向它前近。
如果你也對於生活的繁忙感到有點迷惘了,那這本書我會非常推薦給你。
願大家都能成為更加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