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宗凡 出版|台灣角川
關於人工智慧反撲人類的故事,早在AI實際進入人類社會前,就一直是許多科幻作品的核心焦點。
無論是阿諾史瓦辛格讓人印象深刻的《魔鬼終結者》系列電影、又或者是庫柏力克的經典科幻《2001太空漫遊》,再到近期因為AI技術發展產生的小說潮,每當見到這類作品,不免會讓人有種「又是AI」的疲勞感。
說到底,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相關作品的誕生,主要還是源於人類對於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未知恐懼。
如同20世紀人們因核子武器的發明產生的末日恐慌,對於AI反叛的恐懼,勢必也將成為影響21世紀初期的重要文化。
那麼在這麼多類似主題的書海中,這本《智慧奇點》有甚麼獨特之處呢?
劇情大綱
一手創建了圖靈集團的科技巨擘賽門・羅傑斯,在一場空難中失去了獨生愛女伊芙。
悲痛欲絕的他為了找回女兒,最終創造出了比肩人類心智、擁有強大演算能力的「泛用型人工智慧」,並以愛女「伊芙」為這套舉世無雙的人工智慧系統命名。
這項革命性的技術,為世界帶來了飛躍性的進步,並直接促使醫療企業「質點」開發出了能解讀人腦訊號的神經晶片。
本書的主角—來自台灣的神經外科醫師趙昀,正準備前往矽谷參加一場由質點公司主辦的科技發布會,沒想到在現場卻遭遇爆炸襲擊。雖然趙昀在特工丹尼爾的協助下順利逃離,但兩人卻在事後被指控為發動這起攻擊的主謀,面臨整個美國政府的追殺。
而這一切,似乎都與賽門所打造的AI「伊芙」有所關聯,隨著兩人逐漸挖掘這場恐怖攻擊背後的原因,卻發現真相遠比他們以為得更加駭人。
科幻源於人性
「若是情感可以訴諸理性,那世界恐怕就不會有那麼多爭端和衝突了。」
故事中,科技巨頭賽門在一場意外中失去了愛女,無法承受喪親之痛的他最終轉向科技,開啟了一連串的悲劇。
就像是毒藥,自大的人性侵蝕了本該中立的科技,沾染人類偏執與欲望的AI則又反噬創造主,形成如銜尾蛇般無止盡的苦痛。
但若我們細思一切苦難的起源,會發現,其實就只是一位父親對已逝女兒的愛與思念,卻將所有人捲入一場以愛之名的浩劫。
賽門並非冷酷無情,他試圖以科技來填補心中女兒的空缺,而他的每一步也都是出於對女兒深深的思念。然而,正是這份無法釋懷的愛,讓他迷失在科技與情感的交界處,最終成為他自己與他人悲劇的根源。
對我而言,這種人性與科技的邊界探索,正是科幻作品的迷人之處。不僅挑戰了我們對未來的想像,更拷問著我們內心深處的本質。
在本書的故事中,我們看到的不是未來世界的燈紅酒綠,也不是AI反叛的萬年老梗,而是一場對情感極限的深刻探究。
愛,本應是最純粹的情感,來自人類最原始的本能。它卻又能因傷痛化為災難的種子,在科技的力量下成長茁壯,變成最具毀滅的力量。
看似矛盾,但也正是這樣的衝突感,讓故事讀起來既令人震撼,又不由得感到深深痛楚。
而科幻的魅力,往往就在於這樣的矛盾與反思中,用冰冷的科技外殼包裹住最柔軟的人性本質。
讓我們在冷冽的未來想像中,自問當我們以科技之名挑戰命運時,是否能已做好承受人性不可避免的失控的準備?
正如Kurt Vonnegut在《貓的搖籃》中拋出的疑問,在缺乏適當的道德和倫理引導下,科技與人性的結合,是否終將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透過這部作品,或許能讓我們暫時停下腳步,思考我們在情感與理性之間的脆弱平衡,以及它將如何形塑我們的未來。
賽博龐克入門
寫得過於沉重了,來聊聊我很喜歡本書的另一個看點,也就是對於賽博龐克的輕輕刺探。
雖然說故事主要聚焦在AI科技上,但因為劇情也涉及了生物強化、企業壟斷等元素,所以閱讀時的氛圍,也不禁讓我聯想到賽博龐克的獨特美學。
當然,我想作者在寫作時應該並無意深究賽博龐克的主題,相關元素也只是點到為止,並沒有像傳統作品那樣給好給滿。一部分可能是因為本書原有的議題就已經夠滿,另一部分也可能在於故事調性上的衝突。
不過,這種輕輕觸碰議題的作法,反而使本書多了種獨特的閱讀體驗。透過部分賽博龐克元素的使用,作者將這樣的類型寫作,巧妙地服務於故事本身。
小結
整體來說,是本讓人讀了就不忍放下的科幻懸疑佳作呢。
在閱讀體驗上,整本書非常有電影感,無論是動作還是情感戲碼上都不拖泥帶水,即使故事線不斷在各個角色間切換,但藉由作者細膩的寫作和角色刻劃,倒也不會讓人讀得暈頭轉向。
除了傳統的科幻敘事,書中內容大量圍繞在醫學科技上,身為醫學背景的作者江宗凡也將許多專業知識融入其中,都為本書額外增添了不少風味。
而本書做為一部台灣本土作品,個人認為在故事世界觀的打造上絕對是高水準,劇情上巧妙地將台灣搬上了世界舞台,並讓當中的角色陪同讀者持續探索,臨場感十足。
還有一點滿諷刺的,不曉得是有意無意,但因為這本書只採電子形式出版,這種無實體的概念也間接連回了書中探討的主題,算是個滿有趣的小巧思吧!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刺激精采但又富含情感的小說,這本書會推薦給你囉!
延伸閱讀
《威爾斯科幻經典四部曲》閱讀書評 | 科幻中的人性書寫
《銀翼殺手》閱讀書評 | 科技對於人性的終極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