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ass Sunstein
譯者|林俊宏 出版|天下文化
「知的權利」又或更常被稱作「知情權」,隨著勞工運動、環境運動等基本人權概念逐漸興起後,緊隨其上的便是開始針對於國家、媒體與人民三方關係的「知的權利」。
知的權利實際上指的是人們有「不受限制、充分獲得資訊」的權利,而這樣的權利,又需要國家與媒體間的互相監督。然而,在人們一昧追求公開、透明的同時,卻也有另外一種聲音逐漸冒出,那就是「不知情的權利」。
想像一下,當你走進一家速食店,牆上到處貼滿了每個餐點的熱量、糖分和鈉含量、所有的添加物和可能導致的疾病,這樣子你還有辦法盡情享用一頓簡單的漢堡配可樂嗎?
又或者,如果你只剩下一個月的時間能活,你會想知道嗎?
問題在於,每個人都有想知道的事與不想知道的事,然而在這個資訊超載的時代,很多時候我們卻只能被動接收所有資訊,這時就可能產生一個問題:
《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你想選擇最完整的資訊還是無知的快樂?
本書由美國法律學者Cass Sunstein所寫,他曾在2009年至2012年之間擔任歐巴馬政府的白宮資訊及管制事務辦公室主任,專精於憲法、行政法與法律經濟行為中,而藉由他在白宮資訊及管制事務辦公室工作這段期間所得出的經驗,他希望藉由這本書探討知與不知的利和弊,並帶領讀者進行一場對於「知的權利」的思想腦力激盪。
「我並不認同『知的權利』這種想法,也認為與其強調人的自主權,還不如多想想如何讓人變得幸福快樂、如何運用資訊對此做出貢獻。至少,當我們談的是政府應該如何規定企業、雇主、醫院等各方何時必須揭露資訊時,就更該以公眾的利益與福利作為主要考量。」
在資訊被大量公開的時代,作者在書中主要提出了兩點疑問:
1.政府在怎麼樣的情況下應該要求人民或業者將資訊公開?
2.知的權利是否真的對於人民而言是有好處的?
作者主要以這兩個問題開啟討論,進而帶出資訊帶來的好處與壞處,試圖理解怎樣的資訊公開才是對於人民真正有益的。
資訊的價值
首先,在討論資訊能夠帶來的價值,必需要先理解人類的認知系統主要有二,其中第一種是擅長快速、自動且直觀的好惡判斷,也就是以當下喜歡與不喜歡來進行,最直覺的判斷。
而第二種則是較為緩慢、算計且經過深思的價值判斷,指的是人們經過深刻考慮後得到的判斷,有時候當下討厭的資訊,在仔細思考後實際上是對自己有幫助的。
而按照這兩種認知系統,我們又能得出資訊的兩種價值。
- 價值判斷:工具價值,指的是資訊能夠成為判斷做成的重要工具。
- 好惡判斷:情緒價值,指的是資訊能夠帶來情緒上的愉悅。
在多數情況下,資訊的揭露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多作為價值判斷的依據,因此在大多時候,「知的權利」確實是對於我們有正面回饋,提供了我們在做選擇時能夠有更多判斷依據。
但問題在於,資訊揭露並不能總是帶來正面情緒。例如當你正在吃一頓豪華大餐時,突然有人將這一餐的熱量硬塞給你、當你在參與一次刺激的高空跳傘時,突然有人告訴你跳傘失敗的機率或利如家人生病被醫生告知存活率的情況,雖然從長遠來看這些資訊有利於你,但在主觀的情緒價值上,過多的資訊揭露並不一定總是有利,只會讓人感到喪失原先的快樂。
因此,此時需要考慮的便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資訊揭露適合理的?」
只要符合工具價值的資訊,就應該揭露嗎?還是說同時也要符合情緒價值,才該揭露?
怎樣的資訊值得揭露?
「在怎樣的情況下,資訊揭露適合理的?」
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把資訊揭露後可能產生成本與效益進行一次評估,若認為揭露後的結果是利大於弊,這樣的資訊揭露應該就是沒問題的。
然而此時便又會產生一個更困難的問題,我們很難判斷資訊揭露後可能造成的結果。
尤其在於情緒價值上,面對相同資訊,每個人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有人可能樂於接受事實、有人則否。
作者同時由行為經濟學、經濟學及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強調這樣的成本效益分析,在現實中幾乎無法達成,尤其很多時候,我們往往需要先取得部分背景資訊,才有辦法理解某項資訊對我們是否有益,總是有部分群體缺少背景資訊,這也使得資訊公開的效益更難評估,且更可能產生資訊分配正義的問題。
知的權利
作者在書中將是否願意得知一項資訊比喻為了「翻牌遊戲」。
有些情況,資訊本身並無實際用途,只會帶來傷害;有些時候資訊卻可能救人一命。而有些資訊在短時間會使人在情緒上造成傷害,卻能帶來長久的工具價值。
就像小時候玩的抽鬼牌一樣,只有在真正接收到資訊後,才能判斷這項資訊對你而言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作者認為,考量一切因素,最終該考慮的其實只有一點,那就是:「資訊是否真的能讓人過得更好?」
比較沒有疑問的是像香菸上的警示標語,無論從情緒價值還是工具價值上來看,這些警示標語都能夠實際幫助人們遠離香菸、活得更加健康快樂。
但像是在餐廳中強制揭露每一套你喜歡的料理有多麼不健康時,這樣的揭露或許就值得思考怎樣的作法能夠讓人更加快樂了。
小結
只看本書的書名,原本以為是一本要討論現代人資訊超載的書,但其實本書主要是聚焦在了資訊揭露的討論上,是有些誤導。
如果是你,你會希望活在無知的快樂裡,還是一定要得到所有資訊呢?
我覺得稍嫌可惜的是本書並沒有政治的角度切入這個主題,尤其作者本身還是歐巴馬政府的高級官員。會這麼說,是因為我認為政治本身和資訊揭露存在非常緊密的連結。
除了書中談到的兩種價值外,資訊揭露同樣還有監督政府、監督企業責任等等的功能,而我認為這樣的功能有時是超脫於價值判斷與情緒判斷以外的。
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燈光是最有效的警察
我想,很多時候人民也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怎樣的資訊是重要的、什麼則否,資訊公開作為最根本的一道防線能夠避免掉許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