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炳完
譯者|林侑毅 出版|采實文化
閱讀時,你是習慣一次閱讀一本書,還是一次閱讀多本書呢?
對於比較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來說,一次閱讀一本書應該是最理想的選擇,無論是在時間分配、內容吸收上,一次讀一本書看似都是比較容易達成。
本書作者金炳完本身作為一名暢銷作家,同時也是一名大量讀書的愛書人,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見解。
他認為,一次大量閱讀相關主題的書,會比一次只讀一本書得到更好的閱讀成果。
讀書的類型
在書中,金首先將閱讀分成了兩種類型,分別為知識導向與理解導向兩種類型的閱讀。
1.知識導向:
對於知識導向的閱讀者而言,閱讀的目的就是單純的吸收知識。
這種閱讀模式下,由於只是單純的輸入知識,這種閱讀雖然看似有效,但若僅僅只是吸收知識,即便閱讀量再大,對於讀者本人實際上並沒有任何效用。
2.理解導向:
理解導向指的是除了大量輸入知識外,更高層次的閱讀方式應該要追求更有效的閱讀,也就是主動式閱讀。
也許很多人都聽過主動式閱讀,指的是在閱讀時針對書籍內容的提問、思考與輸出,而金炳完對於主動式閱讀則又提出了更深入的見解。
他認為除了單本書籍的主動式閱讀外,更高層次的閱讀應該是能夠藉由多本書籍串連知識、建構個人知識庫的串連式閱讀。
其實知識導向與理解導向,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只在於閱讀當下是否有進行「思考」而已,而金炳所提出的所謂串聯式閱讀,則是將思考層面由平面單點衍伸到了立體的多點思考,雖然聽起來沒有甚麼了不起,但實際上卻是需要花費大量精力才能做到。
閱讀的目標
串聯式閱讀的概念本身並不困難,任何人都能一次讀10本書,但重點在於,讀完10本書後你能留下甚麼東西。
而作者則認為,閱讀後要能留下屬於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在閱讀前必須清楚明白自己閱讀的目標是甚麼。
1.閱讀不能貿然:
【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中,作者金正將閱讀區分成了登山型的閱讀與散步型的閱讀兩種,兩者在閱讀的目的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文學、詩集適合用走馬看花的散步方式來讀,因為閱讀這類書籍的目的通常是消遣,重的是體驗、而非知識累積,也因此這類書並不試用主題式或串聯式的閱讀法。
而就商業與社科自然等其他書籍,若不採取需要花費大量心思與精力的登山型閱讀方式,則會失去閱讀本身的意義。
因此,在讀書前,不能貿然。需要針對自己及將閱讀的書籍擬定好對應的閱讀策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挑書的重要性
書中,作者非常強調挑選書籍的重要之處,這點與【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裡土井英司的見解類似,兩人強調的都是非常功利化的閱讀理念。
他們認為,如果是有目標的閱讀,那麼在選書時就必須足夠精準。可以試著先將目標訂得較細、主題較小,等到熟悉相關主題後再一步步擴大網上階層的主題延伸,並切忌各類書籍都要勇敢挑戰,不畫地自限。
有趣的是,在【取材.執筆.推敲】中,日本知名作家古賀史健則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反而更強調亂讀的重要性。
而這邊指的亂讀,指的並不是說不挑主題的閱讀,而是指在相同主題上盡量大量閱讀,即使是一本寫的「不好」的書,他認為對於讀者仍然會有正面的幫助,例如提供負面參考、不同立場的觀點等等。
個人本身則是亂讀派的支持者,我認為亂讀的好處在於能夠確保知識領域不會太過限縮於特定領域中,而缺點則是在於,對於各領域的知識確實有些過於散亂,但我認為,這種散亂是能夠藉由好的筆記法或知識儲存方式補足的,所以整體而言,個人並不認同書中對於挑書的標準。(若是討論主題書籍的挑選,那就另當別論)
串聯式閱讀
再來要討論的,是關於串聯式閱讀與一般單本式閱讀的差異點。
金正以賈伯斯、比爾蓋茲這些閱讀天才為例,提出了串聯式閱讀與傳統閱讀不一樣的閱讀技巧。
首先,他藉由觀察所未「天才」的閱讀習慣,整理他們所在意的部分。將一般閱讀與天才閱讀的重點區分如下:
一般閱讀的重點:思考、提問、討論、紀錄
天才閱讀的重點:串聯、建構、分享、創造
觀察這些「閱讀天才」們,他們有一個有趣的共通點,那就是這些人從小就非常喜歡閱讀百科全書,先是閱讀各種廣泛的知識後,再針對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更深入的閱讀。
也就是說,他們的閱讀多是出於自我中心的閱讀,也就是帶有目的性的再閱讀,而他們的目的便是為了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也就是Mortimer Adler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的,最高層次的閱讀方式:主題式閱讀。
與一般主動式閱讀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串聯式閱讀更加著重於「創造」所帶來的效益,無論是連結書本、串聯知識,最終的目的仍是在建構知識體系,而藉由多同時閱讀多本書,能夠更有效地達成這點。
主題式閱讀
作者強調,他提出的串聯式閱讀其實就是建構在Mortimer的主題式閱讀之上。
與串聯式閱讀強調的運用、再生不同,主題式閱讀主要注重的是對於知識的深化與理解,也就是所謂的深化閱讀。
方法是藉由一次性大量閱讀相同主題、內容的書籍,藉由堆疊的方式,讓知識逐漸累積。
藉由將知識「脈絡化」,連結成自己的網路系統。如此一來,因為每個資訊都相互連結,便能加以內化、互相深化並成為自身「內涵」的一部分。
在【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一書中,作者齋藤孝其實也提出了類似的見解,他將這類閱讀稱為「塗油漆式閱讀」,認為即便在閱讀一本書時只留下了10%的知識,在大量書本互相連結的情況下,知識的深化會是以級數為增長,10%、100%、1000%,每本書像油漆一般層層堆疊,最終成為一面扎實的城牆。
非線性閱讀
同時、大量、連續的閱讀,是串聯閱讀的核心思想,藉由大量、大範圍的閱讀與抄寫,連結各書間的知識內容,這點是次閱讀一本書的漸進式閱讀無法達成的。
其中,非線性閱讀所強調的是創造構想、並活用知識,而一般的漸進式閱讀因為缺乏整合,所以僅僅只能擁有知識,卻難以創造新想法。
漸進式閱讀:單向單層次
串聯式閱讀:雙向多層次
小結
整體而言,個人認為本書確實是滿有啟發性的,雖說並不是對書中全部內容感到認同,但仍有不少新的思考。
其實一直就滿想嘗試主題式的閱讀,藉由連結不同書本中的知識建構知識體系。
這與啟發我開始嘗試主動式閱讀的啟蒙書籍【極簡閱讀】書中,作者趙周強調的「系統思維」概念相當一致,他認為我們應該嘗試把知識視為一套系統,藉由新舊知識的融合,才會有創造力的產生,與金炳完的見解不謀而合。
一直以來,我在閱讀上本來就滿習慣一次大量閱讀多本書籍的方式,通常都是一次閱讀5到7本書,但其實一直對於選書與主題上並沒有那麼組織和有效率,常常導致閱讀時大量開花,常常讓筆記整理、思考甚至是輸出上感到相當困難。
串聯式閱讀是否比漸進式閱讀優越,我想答案見仁見智,從這次的主題式閱讀中,確實有發現其優於單本閱讀的地方,但也一樣有其自身的缺點存在,就留給各位讀者各自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