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儒賢 出版|南方家園出版
「流行歌是百姓的歌,只有媒體先理解,先認同,觀眾才會逐漸了解我們所謂的民主、所謂的自由、所謂的政策論述和文化價值的建立是甚麼。我們的歌,應該是讓百姓『感覺』到了相濡以沫的變化,而不只是一場演出的鼓吹生和尖叫聲,然後戲散人退,不流感動。」
假如人生可以寫成一首歌,你喜望自己是哪一首歌?
要我選,我想我是張雨生的【河】。
充滿溫度的前奏,哀愁、但卻又充滿力量,中後段轉入搖滾,與前段形成強烈對比,配合90年代的美式搖滾,大概只有張雨生渾厚的中高音能夠支撐起這種情緒張力如此起伏的歌曲,再搭配張雨生親自寫的如詩一般的詞,既感傷但又充滿希望。
本書由台灣知名音樂製作人熊儒賢所寫,描述的是關於台灣這塊土地的流行音樂,曾任職於點將、飛碟、EMI、魔岩等大型唱片公司,熊儒賢在2002年在第4次被公司裁員後創辦了屬於自己的音樂品牌「野火樂集」,試圖在模糊之中找到光,栽種屬於台灣的有機音樂。
也正是因為離開了主流音樂,熊儒賢能夠好好整理她稱作「模糊的音樂生態園區」的這些音樂類型。
「模糊」是一個很好的感覺,也讓她有機會重新思考流行月中「紅」或「不紅」的價值。
書本簡介
本書總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輯〈座標〉由每篇的不同城市出發,台北、東京、上海、紐約等,熊儒賢藉由自己在這些城市與流行音樂相遇的種種回憶,堆積成一篇篇細膩的文字記錄,也讓我們了解到流行音樂圈光彩背後的故事,並不如我們想像的如此冰冷、商業。
第二輯〈江湖〉,整體偏向雜談,主要談的是熊對於音樂的各種感觸,沒有太過限制的主題,包含如入菜的流行歌、野火樂集成立的點滴等,只要是關於音樂、關於生活,都被寫入於本篇中。
其中,個人最喜歡的是【移動的聲活】,談的是城市裡在地攤販的各種聲音。此起彼落的叫賣聲、聲、腔、律面面俱到,讓我回憶起自己小時候,身為90年代出生的小孩稍為趕上了這種都市樂聲的末班車。
第三輯〈神遊〉,內容選自熊儒賢2016年起在《天下雜誌》獨立評論中「聽台灣愛唱歌專欄」之文章(專欄於2022年又開始更新,很推薦看看文章)。每篇以一位台灣本土歌手做為討論重心,從歌手塑造過程、軼聞趣事到產業發展與流行音樂人所面臨的困境。
最後一篇文章結束於2020年愛河國民歌手嚴詠能的猝逝,力道之大,完美總結了本書傳達的訊息。
小結
本書的內容相當豐富,包含了唱片製作、歌手成長、音樂評論、業界困境等各式主題,藉由作者自身深耕音樂產業界的經歷,結合成了這篇充滿玩味的自述散文集,即便對於台灣流行音樂不太熟悉,仍可當作一本台灣流行音樂口述歷史書閱讀。
流行音樂充斥著我們身邊,發展至今,各式曲風在市場上各展風采,然而90、00年的華語流行音樂始終在我的心中佔有一席之地,也許是童年回憶的加成,這些音樂連結的是我最快樂的時代。
每個人對於音樂都有自身的體悟、連結,若是你,你覺得你的人生是哪一首歌曲?
推薦給所有熱愛音樂有熱愛生命的你,願音樂長存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