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登 出版|三采文化
如何讀懂一本書?
對於樊登而言,這是一個他花費一生不斷追尋的問題,他所創立的「樊登說書」,藉由每周分享一本書的形式,創造出了3300萬會員、22億次收聽的驚人成就,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在不斷學習者讀書的技巧,也樂於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所有想要閱讀的人。
本書的目的便是希望將他讀書、想書、說書的一切經歷與經驗,藉由最簡易的文字傳承下來。
現代讀書的特性:
書中,樊登將自身讀書的特性分為了二種,分別是:
1.主動性
2.針對性
對於樊登而言,現代人的閱讀有者主動與針對兩種特性,尤其對於成人閱讀而言,這點對應到【極簡閱讀】中作者趙周提到的成人教育的五大定理中的各點互相呼應。
即自我導向、連結經驗、內在驅動、需求導向並有所實現,其實連結起來,指的其實便是讀書需要目的性。
提升自我、吸收知識、工作需要、消遣娛樂,現代人的讀書時間本就不多,若在缺乏目標的前提下被逼著閱讀,更可能造成討厭讀書的反效果,樊登也提到,現代人對於讀書常有許多誤解,如讀書無用、功利化等等,也加劇了不閱讀的傾向在知識碎片化的時代更加普遍。
也因此,他作為一名「說書人」的身分,目的便是幫助現代讀者找到自己閱讀的動力。
從最根本的選書、閱讀方法、找出問題意識到後續的思考整理,在練習說書的過程中,一定都能得到明顯的成長。
如何挑書
要讀書就得先學會挑書,在「樊登讀書」中強調一週一本書的前提下,每個人一年會有52本書要做選擇,而真正知道如何讀懂一本書的人,在選書時就必須要開始花心思。對此,樊登提出了他原創的TIPS選書法作為讀者選書時的參考。
必須先註明,本書討論的讀書技巧主要是針對於非文學類書籍為標的,也因此在選書邏輯上,會顯得有點功利化。
T (Tool):工具性
I (Idea):啟發性
P (Practicability):實用性
S (Scientificty):科學性
書中強調,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至少要包含上述其中一點,將選書條件回歸到了前面提到的主動性與針對性。
正是因為成人閱讀的時間不多,必閱讀時要選擇能替生活帶來新的意義、產生強烈動力或是對生活帶來實際改變的書籍閱讀。
而這些意義、動力或改變則會依照每個人讀書的目的性而有所不同。
而他也針對選書秘訣提出了7點簡易的判斷方法:
1.出版社
2.作者背景
3.推薦人
4.推薦書單
5.參考書目
6.內容
7.翻譯品質
其中較特別的是,作者認為比起暢銷作者,他更推薦閱讀由學者所寫的書,包含像研究員、教授或任何單一領域的佼佼者,他認為,暢銷作者很多時候為了迎合大眾,寫出來的內容有時會過於淺白、反而不適合真正想閱讀的人探究真實。
閱讀的兩種型態
- 目的閱讀
目的閱讀顧名思義就是以達成特定目標而進行的閱讀,通常在閱讀時會更重於個人的強迫理解,書中提出的主要問題意識、作者論證過程、論點的分析等等,將會是目的閱讀時最主要考慮的重點。
- 自由閱讀
自由閱讀則是屬於沒有目的的閱讀,這樣的閱讀通常是向文學類、傳記類書籍的閱讀。
這類閱讀雖然不帶有特定目的,但並不代表沒有價值,只是這類閱讀通常比起學習進步,更強調的是閱讀的體驗、沉浸與啟發。
兩種閱讀的型態,對應到的是不同類型的書籍閱讀方式,當你開始閱讀時,要先確定自己希望以怎樣的方式進行,才能使剛開始閱讀時不會太過於痛苦。
擴大理解力的池子
閱讀最有挑戰性之處,在於知識的整理與思考。
理解力,是讀懂一本書最重要的關鍵能力,若從書中吸收大量知識,卻無法將其轉化為能夠實際運用的能力,那無論讀再多書,最終都會淪為空有知識的書呆子。
而閱讀的理解力又分被他加以區分為了以下七大種類:
1.經濟學
2.心理學
3.國學
4.管理學
5.邏輯學
6.哲學
7.人生經驗
作者認為,無論閱讀的是哪個領域的書,只要能夠提高對於上面七種學問的理解能力,便能讀懂更深難的書籍,進而一步一步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
所以到底要怎麼讀懂一本書?
當你確認讀書目的、挑好書本、並確認所需具備的理解力後,最重要的一點仍在於一個人閱讀的方式。
核心問題是甚麼?
每本書都有一個或多個核心問題意識,也就是這本書想要解決的問題。有些作者會把問題直接在前言或序中點出,有些則否,而身為讀者,當我們在閱讀的第一步便是由文字推敲出作者的提問。
當我們讀完一本書,首先要問的便是:這本書解答了甚麼問題?試圖解答了甚麼問題?
這本書提出了什麼解決方法?是否解決了提出的問題?
一本書核心價值就在於作者的論點與論證,提出問題很容易,解決問題則很困難。
無倫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論點,試著找出書中對於問題的論述,並藉由自己的知識判斷作者的論理依據是否充足、邏輯是否合理?
重新演繹、歸納
思考是讀書最重要的環節,即便你知道了一本書提出的問題、作者的結論與其中的論證過程,若未經過轉化的知識,最終只會被遺忘。
試著將作者的論述過程與結論以自己的文字重新解構,組成自己的想法。
期間,你可能認同作者的論述,也可能不認同,但只有在經過思考後,才有可能轉換為自己的話語。
除了整理歸納外,也能試著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利用寫書評、拍影片或說給別人聽的方式進行分享,這些過程能夠使學到的知識更加深刻的融入於生活中,更重要的,試著用這些知識達成你最初設定的目標。
小結
在連續閱讀大量關於閱讀法、學習法的書籍後,不得不說,本書內容相對其他書籍空泛許多,在閱讀時,能夠理解為何那麼多人喜歡聽作者的說書,因為作者再用字選詞上確實趣味性十足,也足夠白話。
但也許是篇幅考量,整本書的主旨非常不明、且內容過於淺白。
要說討論怎麼讀書,總感覺有點隔靴搔癢沒搔到癢處,要說討論怎麼思考,其實也沒提出具體結論更別提深入論證,最終有點四不像的感覺,稍嫌可惜。
雖說如此,若只是把本書當作作者說書的經驗談來讀,倒是還滿推薦的,尤其書末還附上了大量作者先前說書所繪製的心智圖手稿和繪製教學,這部分倒是非常實用。
雖然如此,個人認為作為一本談閱讀的書,本書內容還是稍嫌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