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mes Joyce
譯者|辛彩娜 出版|時報出版
黯淡無光的色調、瘦骨嶙峋的筆觸,正如書名所示,這是一本用文字構成的自畫像。
文字像是一場夢境,而意識在書頁中輾轉,從漆黑昏暗到光芒耀眼,雖是作為一部現代主義下的半自傳小說,卻給人一種浪漫主義下的淒慘美感。
本書作為作者James Joyce的半自傳小說,書中講述的是一名名為斯蒂芬的年輕少年在傳統宗教與愛國主義中逐漸長大成人、自我探索的過程,我們追尋著他的腳步,見證一名自由之人的誕生。
本書的作者James Joyce,後續寫下了如【尤利西斯】及【芬尼根守靈夜】等著名文學,這本【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是在這些書籍中相對樸素的故事。
承續著【都柏林人】的風格,書中沒有過度花俏的文字技巧、也沒有過度複雜的哲學思理,單純以文字的美做為了主調寫成長篇。隨手翻開一頁,就像是一本詩篇般美得令人驚豔。意識流的寫作手法加上James Joyce平淡無奇的文字,讓書中即便是在描述與故事毫無關聯的景物時,也像是在遊樂園中令人目眩神迷的七彩炫爛。
同時,故事藉由主人公斯蒂芬在書中對於自我的探索的過程,也盡量不讓主題太過分散,將其幻化成了一本兼具美感、藝術氣質的作品。
欲
幼年的懵懂恐懼,對比年少時的狂躁不安,本書的前半對於斯蒂芬的青春時期花了很多篇幅描述。
其中對於母親的愛、對於女性的愛與對於自己內心欲望的恐懼,是故事展開的轉折點。
這種對於慾望的好奇渴望,讓他一度認為自己犯了錯,墮落了。而懺悔、愧疚與厭惡纏上了他,斯蒂芬曾嘗試以一種近乎畸形的方式來抵抗這一切欲望,最終藉由宗教開脫,讓他打算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上帝。
「街上泥濘不堪,灰濛濛一片。他大步往家走著,感到上帝的恩澤在無形中滲透全身,四肢都變得輕盈了。不管怎樣,他終於去懺悔了。他已經向上帝懺悔了,上帝也已經寬恕了他。他的靈魂重新變的清白聖潔了,既聖潔又幸福。」
與此同時,宗教這種毫無激情的生活卻也是他追尋自我的最大枷鎖,他想藉由宗教逃避墮落,但本質上對於藝術與理想的憧憬,也讓他認知到自己無法過上如此平淡無奇的生活。
藉由撞見海邊少女戲水的場景,James Joyce以一種近乎瘋狂的文字描述著斯蒂芬頓悟的一刻,一邊是被宗教枷鎖求固的封閉社會、一邊是沉淪墮落對於自身欲望與藝術的自由追求,先前書中大量鋪陳的矛盾在此刻綻放出絕美的光彩。
「去生活,去犯錯,去墮落,去征服,去從生命中創造生命!他面對的是一個狂野的天使,代表著塵世青春和美的天使,它是來自美麗的生命宮廷的使者,在一陣狂歡聲之中為她打開了通向一切罪過和榮耀之路的大門。前進,前進,前進,前進!」
叛逆
在傳統價值與自我的選擇中,James Joyce選擇了一條徹底自我墮落的道路。
孤獨、叛逆讓斯蒂芬無法繼續忍受天主教會的陳舊與保守。為了「自由而高貴的藝術」這樣的墮落解放了人性,比起華而不實的宗教精神,這種對於欲望的肯定、人性的張揚在書中藉由藝術毫無保留地傾洩而出。
甚至可以說,這本書或許就是James Joyce自身對於藝術的延伸,當我們得著這本小說,就像是在瀏覽著一幅又一幅的畫像,時而狂野奔放、時而暗淡羞澀,斯蒂芬就像是畫中主角,他的不同狀態在書中不斷出現,並不斷成長改變。
不僅僅是James Joyce的半自傳小說,當我們每個人在閱讀斯蒂芬的故事時,就像是在注視著鏡中的自己,想是一幅自畫像。
和同學打鬧、被老師冤枉、被父母責備,我們每個人也都曾像斯蒂芬一樣對於自我與這個世界感到迷惘。也許不曾墮落,但我們也都曾以自己的方式叛逆過。
自由
「去尋覓、發現一種生活方式或藝術方式,你的精神可以在其中毫無阻礙地自由表達。」
在書末,斯蒂芬最終獲得自由,為了實現自我而遠走異鄉。
而這也是對應到了James Joyce本人的一生,雖然人生後半時光都是身處於他鄉,但對於祖國愛爾蘭的思念與愛意卻從沒停過。
在他的作品中總能感受到他對於故國的想念,正如斯蒂芬在漫長的流亡中思念故鄉,透過藝術展現了對於愛爾蘭的愛意,James 也同樣透過了他的文學,展現了對於故鄉的思念。
在別人眼裡,斯蒂芬或許是個異端,選擇了成就自己的靈魂而放逐自我,但他最終體會到的自由滋味,卻是無比光彩。
他選擇成為孤獨的遠走,自由戰勝宗教成為了自己的信仰。
小結
James Joyce的文字真的並不太容易理解,他那種意識流的描述手法加上過於抽象隱晦的類比,其實一直以來就是眾多文學評論家討論的重點。
之前有稍微翻過據說是他作品中最艱深隱晦的作品【芬尼根的守靈夜】,當時確實是完全讀不下去。
我認為本書相對是比較和藹可親,很適合作為認識James Joyce的第一本書。即便如此還是必須提醒本書整體還是偏難讀,相比其他經典可能會需要花比較多精力和心思。
但如果你想要找一本稍微特別點的文學,那這本書非常推薦給你。